2021-12-16
756
12月15日,盒子汽車正式發布,兩款聚焦B端賽道的新車也一同亮相。
張署光進一步解釋,目前B端市場上的出租車和網約車,絕大多數采用的都是面向C端的低配版或減配版家用轎車。由于不同人群、不同場景的用車需求差異明顯,當代用戶升級的出行需求遠遠未被滿足。
比如,出行用車中存在副駕駛座位使用率極低,卻消耗大量空間和成本的現狀;乘客出行時,也時常面臨車內空間狹窄、大件無法上車、寵物無法上車、需到車外購買礦泉水或雨披等應急品的問題。
所以,與其他新造車企業不同,盒子汽車的特點就是專注在B端賽道上。
盒子汽車是誰?
根據企查查提供的信息,北京盒子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為北京世澤天啟工業裝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3月,曾為中國一汽研發總院、中國一汽奔騰研究院、一汽大眾、北汽集團、江淮汽車等車企提供過整車及零部件設計研發。
2019年1月,該公司更名為北京世澤布睿斯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同年成立電動車事業部,開始搭建適合B端出行的全新電動車平臺,攻堅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2020年,布睿斯科技開始布局智能網聯,成立HIGH DO系統研發中心。
去年9月,布睿斯科技成立了一家全資子公司,營業范圍包含制造新能源智能汽車整車。今年9月,布睿斯科技正式更名為盒子智行科技,并將公司的注冊資本增加至2億元。
至此,盒子汽車正式從幕后走向前臺。
張署光表示,盒子汽擁有10多年的新能源車“設計及工程”服務商經驗,以及完整的車身設計及底盤工程的開發與工藝能力。公司有200余名專業汽車設計工程師,核心團隊成員均來自國際國內著名汽車設計、研發和整車制造企業。
如此看來,盒子汽車既可以算作是新勢力,也可以算作是傳統企業。
盒子汽車要做什么?
根據中國交通運輸部的數據,目前全國活躍的迅游出租車數量是138萬臺,網約車數量更多。從現存出租車和網約車市場需求方面來看,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基于出租車合理容量、更新速度等預測,2020-2025年,B端出行領域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大約有400-450萬輛。
張曙光表示:“當L5級自動駕駛真正來臨的時候,汽車的一個發展方向就是可自行駛的移動盒子,汽車會成為用戶出行的第三移動空間。當這一天來臨的時候,運營車輛的數量會遠遠大于私家車。”
市場需求規模增大的同時,用戶出行場景也更加多元化,出行要求也大幅提升,大件行李出行、殘疾人出行、帶孩子出行、長途出行等等,多元化的出行需求對B端車型的要求也會更高。因此,市場需要的不是一個由面向C端的產品改裝而來的車型,而是一個專為B端出行打造的定制化產品。
所以,盒子汽車將目光放在了改造出租車、網約車、商務、公務出行用車等領域。張曙光認為,中國的B端出行市場足夠大,完全可以有一到兩家企業在B端出行市場上跑出來,而這就是盒子汽車的機會。
汽車行業的發展模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主機廠越來越重視軟件的管理及設計能力,并引入供應商及互聯網企業參與此環節。汽車終將成為搭載“差異化元素”的通用化平臺,硬件體系會往接口及功能的標準化發展,車企將會在軟件及應用生態方面抓住用戶需求,探索新盈利模式。
說白了,新造車企業的商業模式就是在后汽車市場大做文章,更多的是通過服務來賺取利潤,而這也是盒子汽車要打造的服務生態。不同的是,盒子汽車主要聚焦B端市場,區別于C端市場以車主為主要用戶目標。換言之,盒子汽車致力于挖掘乘客的最大價值可能。他們認為,在推出匹配后端服務的產品之后,只要車輛在正常使用期內,就可以持續產生利潤。
盒子汽車打算怎么做?
張曙光指出,面向B端的產品與現在路上的傳統汽車一定有明顯的不同。他認為應該具備以下幾個基本特征:百變空間、百變車身、“自行駛”和“自控制”的模塊化線控底盤、數據實時在線。
張曙光表示,一家好的公司必須要有所聚焦,有所取舍。盒子汽車在定制商業計劃和產品規劃的時候,一直奉行的是減法邏輯。比如,他們將消費者出行中鮮少使用的產品功能大刀闊斧地進行了優化。
他說:“與C端產品需要大而全不同,B端市場可以更加聚焦,產品的定義會變得更加簡單,更加容易取舍。因此,B端出行市場更容易做出爆款單品。只要打造出一款爆款產品,就有機會贏得大部分市場的青睞。”
在盒子汽車發布的兩款產品中,BM-600主打高端租賃市場,三排六座,長寬高為4900/1900/1790mm,軸距達到3100mm,續航里程為600公里,將于2024年第3季量產上市,未來還將探索Robotaxi市場。
BM-400主打專車、網約車、出租車市場,采用三排五座,長寬高分別為4530/1900/1790mm,軸距達到2850mm,續航里程有420公里和530公里兩種選擇,支持換電,將于2023年4季度量產上市。
外觀設計上,基于出行車輛左側后車門使用率不高的情況,盒子汽車直接采用駕駛車門+側滑門的“兩門結構”,放棄左側車門。右側車門使用不占空間的側滑形式,方便乘客上下車。
據他介紹,盒子汽車為不同的城市量身定了不同的車型,以此來傳遞差異化的城市形象。BM-400的車身有4個顏色變色區,通過不同的顏色變化演繹城市活力,所以盒子汽車內部將這款車定義為活力城市。后期,BM-400會推出一些特殊的拼色。比如臺灣日月潭版、洛陽牡丹版、武漢櫻花版等等。
在車內空間方面,在網約車出行場景中鮮少用到的副駕駛座位被直接取消。此外,BM-400還取消了第二排上車門位置的座椅,采用了首創的L型“1+1+3”座位分布。車內空間得以釋放,可以放行李,可以放輪椅,可以放寵物盒,可以安置自動販賣機,甚至可以提供座椅按摩、車載KTV、體感游戲等服務。
張曙光說道:“以前,出租車賣給乘客的只是一個座位,盒子汽車的車賣給乘客是空間,就像一個精裝修的房子一樣。我們將運營車輛做成一個移動的智能空間載體,為乘客提供更舒適的環境,為司機創造更多的收入。”
據了解,兩款新車均基于盒子汽車自研的“八爪魚”1.0平臺打造,底盤零部件的共用化率達到了95%。該平臺可以實現前驅、后驅、四驅三種布局,軸距的可調范圍是2400-3100mm,電池容量的可調范圍是40-80kWh,支持換電方案,聲稱其制動能量回收率可以達到100%。
此外,盒子汽車將會在明年5月15日左右發布“八爪魚”2.0平臺,采用滑板地盤和CTC動力電池。
據張曙光介紹,2.0平臺與1.0平臺不是迭代關系,前者是專門為無人駕駛開發的平臺,后者是為有人駕駛車型開發的平臺。他認為,未來無人駕駛與有人駕駛會同時存在,所以兩大平臺的產品可以共存。
在未來,“八爪魚”2.0平臺可單獨面向行業伙伴輸出,為需求方提供“底盤+車身+系統”的整體工程外包服務。具體來說,需求方可自行設計上車身以及內飾空間,盒子汽車則提供底盤下車身設計、完全開源的線控接口及豐富的傳感器安裝設計,從而進一步拓展造車范疇,實現造車理念的外延。
除了底盤,盒子汽車還做了一套可定制化的智能交互系統——HIGH DO系統。該系統實際上就是一個數字化的智能交互平臺,包括車載娛樂大屏、視覺技術應用、車聯網、車內控制、智能座椅、自動販賣機等等,可實現車內大屏 游戲、直播、點播、唱K等娛樂服務;同時接入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可在車內提供城市宣傳片廣告服務、城市特產訂購等消費體驗。同時,HIGH DO系統是一個開源平臺,可的不斷的迭代和進化,探索更多的商業價值。
有了產品之后,盒子汽車將以什么樣的商業模式切入到B端市場?
張曙光表示,盒子汽車的商業模式從傳統的造車賣車,這種單一的盈利模式,變成了一個覆蓋城市、運營商、司機、乘客的全新服務體系。因此,他從未把盒子汽車看成一家單純的制造商,而是一家面向B端的空間提供商,內部定義叫做城市智能出行服務商。
基于這樣的商業邏輯,盒子汽車列出了一個清晰的戰略路徑:
第一步,聚焦B端出行市場,按照需求去造車,通過BM400和BM600兩款車,快速搶占市場空白。
第二步,要把2.0平臺的產品快速輸入到自動駕駛公司的手里,用盒子汽車的產品加上對方的自動駕駛技術跑在各個城市里面。
第三步,不斷的迭代和進化HIGH DO系統,探索更多的商業價值。
張曙光說,盒子汽車既是一家新企業,也是一家老企業,“新”代表新項目新產品,“老”代表汽車行業的老兵。
的確,無論是從戰略方向、產品規劃,還是從商業模式來看,盒子汽車顯然是有備而來,與此前的造車新勢力完全不同。據張曙光透露,BM-400目前已經拿到了42000臺意向訂單。他們能否在國內的運營車市場帶來新一輪的變革?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https://new.qq.com/omn/20211216/20211216A02QPD00.html 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