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id="i8u6c"></u>
  • 媒體報道

    盒新聞NEWS OF ITBOX

    只做網約車的盒子汽車,為何獨愛“減法”?

    2021-12-30

    877

           微信圖片_20211230184053.jpg

           網約車逐漸成為一些年輕人主流的出行方式,但網約車的痛點卻被我們的“習以為常”所掩蓋。



           我們大多人覺得看著比出租車高級些,價格比出租車便宜些,就是好的網約車出行體驗了。但我們對網約車的包容態度,就代表網約車不需要“革命”了嗎?

    1.jpg

         
         “低配私家車做網約車合適嗎?”

         “如今的網約車能滿足你的需求和體驗嗎?”

           這種靈魂的拷問,其實很多人心里都有了答案。

           低配的私家車做網約車不僅“不專業”,而且舒適性、功能性、體驗感都很一般。所以,我們逐漸發現有車企開始關注公共出行領域。

           滴滴與比亞迪合作推出比亞迪D1車型,主打網約車市場,不僅融入了滴滴軟件在車機,而且方向盤上的滴滴出行按鈕也證明了它與私家車的不同。

    2.jpg

      
           近日,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ZEEKR(極氪)汽車也宣布與美國無人駕駛技術公司Waymo牽手合作,主攻無人駕駛出行服務方向。可見,公共出行賽道上開始有起跑線了。
       
           不過,比亞迪D1依然是C端轎車的輕微改進版,也沒有為網約車出行的特點徹底改變。而無人駕駛出行服務目前在國內也行不通。 
     
           與這些相比,盒子汽車卻讓品玩/品駕更感興趣。

    3.jpg

           
           在前不久,盒子汽車發布了兩款主打B端出行市場的車型,外形像盒子,內飾用行業首款“L型”座椅布局。不僅可以輪椅上車,還有車載售賣機等等,讓我看到了B端出行賽道上的新思路,盒子汽車也說自己要做B端出行領域的“特斯拉”。

           不過,這家企業生產汽車不賣給個人,只賣給出行公司,聽著就為之擔心。盒子汽車做單一路線,不賣車給用戶能有前景嗎?上市發布會的42000臺訂單受到質疑,廠家如何看待?

           其實還有很多問題不光是我心中有些疑問,就連吃瓜群眾也想知道答案。

    4.jpg


           帶著疑問和好奇,品玩/品駕專門走訪了位于北京順義區的盒子汽車總部,對盒子汽車創始人兼總裁 張署光和盒子汽車整車開發部部長 岳運濤進行了獨家專訪



    問題一:盒子汽車只做B端出行,真的有前景嗎?


          按理來說,多一條腿走路肯定有更多的可能。在采訪時,我問盒子汽車只做B端出行用車,會不會把自己的路走窄了,是什么讓盒子汽車專注于B端出行賽道?


          張署光:“其實,做每一行都應該逐漸的專業化。如今的網約車市場和出租車市場的產品都已經過時了,低配私家車做網約車只是在可運行的及格線上,但并非最優解。”


    5.jpg


           對于網約車的前景張署光是這樣解釋的:“如今,網約車的流行透露出一種現象,那就是很多人都不愿意開車。不論是汽車保有量增加以后的堵車加劇,或是車位難尋,亦或是養車成本較高不適合剛工作人群等等,總之,很多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寧可打車出行,也不想‘伺候’一輛車。所以網約車的前景可觀。”


    6.jpg

            

           張署光還透露,“前幾年做車規級的配件成本較高,很難找到合適的供應商為網約車做供應,這限制了B端出行車輛的研發速度。但如今零配件供應價格降低了很多,也是公共出行專屬車型正逢其時。再加上盒子汽車有著多年的車型研發經驗,也與幾家代工廠進行了深度洽談,所以,我們認為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今天的盒子汽車。”


           那盒子汽車如何解決網約車的痛點,實現“最優解”呢?


    7.jpg


           張署光說:“盒子汽車將打造的是專用平臺的專屬車型,適配網約車這一細分市場。同時,我們的品牌也是為出行服務專門打造的。從品牌方面來看,私家車和網約車撞衫是車企不愿看到的,這會降低品牌形象。為了避免這樣的尷尬,盒子汽車專注公共出行領域,品牌力不會受到影響。從車型特點來看,L型座椅布局、第三排國王座椅,實現輪椅上車、增加司機睡袋,配有自動售賣機等等,這都反映出了盒子汽車為出行的司機和乘客做到了充分思考,這些都是現在的網約車所做不到的。”

     

           從張署光的話術中可以總結出,盒子汽車做B端出行既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全面支撐,又有專業產品解決如今網約車的痛點。盒子汽車從品牌認知、產品功能、用戶需求等方面,做到了B端出行市場車輛的“最優解”。



    問題二:盒子汽車為何是“減法理論”?


           大多數車企都是用加法理論,無限增加自己的配置和用戶體驗,但盒子汽車卻流行一套“減法理論”,這里面有哪些獨到之處?就此問題,張署光也給了詳細的回答,大致可以分為三大方向:


    1、用“減法”保證品牌打造的效率

           如今的電動車企業實在是太多,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所以,在如此紅海中很難找到品牌優勢。此外,新能源電動車依然受限于一些關鍵的供應商,如果你有的別人也有,那就被動了。


    8.jpg

           

           張署光說,“盒子汽車品牌的打造依靠‘減法’,我們舍棄了個人用戶,也減去與很多新能源車企的直接競爭,要在B端出行賽道率先樹立品牌。該領域目前還是一片藍海之時,更容易被大家關注到,也是高效打造品牌的好契機。盒子汽車不求大而全,希望在一個細分領域把一件事兒做好,同時也希望做出該領域的單品爆款。”


           如此看來,盒子汽車是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紅海中找藍海。并且“差異化”不是私家車之間的配置和技術的差別,而是B端出行用車和C端用戶用車之間找差異。舍棄了個人用戶,其實對于品牌的樹立也更有利。


    2、對私家車做“減法”,是對網約車做“加法”

            其實,很多問題都是對立統一的。從表象來看,盒子汽車用的是一種減法理論,但是對于公共出行用車來說,盒子汽車的一些“減法”是為了實現更多的“加法”。


    9.jpg

           

           盒子汽車整車開發部部長 岳運濤介紹說,“盒子汽車和一般的家用電動汽車相比取消了副駕駛座椅、第二排右側座椅,還取消了副駕駛車門等等。減下去了不少零件,但也增加了第三排座椅的可躺,增加了自動售賣機,增加了輪椅上車的空間等等。此外,專職司機基本不需要L3 級別輔助駕駛,但需要有疲勞駕駛監控等,買車還可以送司機腰托靠墊,標配座椅加熱等。”


           他還強調說,“盒子汽車的配置不能低于現在的網約車,但也必須避免‘過度包裝’。盒子汽車與私家車相比,這種‘減法’不是配置或質量的下降,而是B端出行車輛把控成本和提升乘坐體驗時所特有的,這是做到成本極簡的一種必然選擇。”


           如果想要擁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和產品力,還不增加客戶的購車成本,那就必須想盡辦法“減下去”,再想盡辦法“加上去”,這才是B端出行車輛的最優解。


    10.jpg


           張署光在采訪時也說,“公共出行車輛是具有一定社會屬性的,它們甚至需要24小時運營。如果只是用私家車的設計思路和標準去要求網約車,實際上是思想的錯位。對于用戶出行來說,也存在資源浪費和體驗缺失的雙重問題。B端出行市場的產品必須滿足社會化屬性,還得實現商業化屬性。它要考慮到打車人的體驗感,要考慮到運營公司的成本,更要照顧到司機的滿意度和利潤等等,所以必須得有‘減法’,也得有‘加法’。”

            

            張署光的講解讓人恍然大悟。如今的網約車的確有不需要的東西,也有沒做好的地方。這種“減法”如果能做好“專業”的網約車,其實是很值得期待的。


    3、公司理念蘊含“減法理論”

           企業的文化和理念是一種軟實力,是支撐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可能有人有過因為公司氛圍和企業文化差,而選擇離職的經歷。人才的去留,企業理念有時起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依然有很多企業不懂這個道理。

    在采訪時,我也比較關心盒子汽車有什么樣的公司理念,這可能會讓我更加了解這家企業。


    11.jpg

         

           在采訪張署光時,他介紹公司理念是“以‘公平’為基石,以‘高效’、‘創新’為指南,實現對傳統出現生活的‘改變’”!


            怎么去理解這句話呢?


           實際上,公平即為杜絕腐敗、官僚主義和不作為,拒絕擺架子和阿諛奉承,這是為了上下級溝通的高效性,是對關系維系之難度的一種減法;

       

           高效即為工作高效、管理高效、資金高效。做到組織結構的扁平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把錢花在刀刃而上,做到資金使用明確,是資金使用的高效。從某種角度來看,這也是在對時間和金錢做減法;


           創新是指產品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盒子汽車以智能化、模塊化、最優化的理念打造未來公共出行的創新產品。也是以“MC+O”管理模式做主要思路,在建立創新的管理體系。


           對于盒子汽車而言,創新是公司發展的必要條件。創新帶來的收獲和認可,也可能減少他們走彎路,甚至是提前實現目標等,這也是為效果做減法。


    問題三:盒子汽車是否有難忘的研發經歷?


           作為汽車專業畢業的我,深知每一款成功車型的推出,都有眾多研發與技術人員在背后辛苦付出,所以,幾乎每一款在路上行駛的車輛都值得被尊重。


           盡管盒子汽車還沒有正式量產和上路,但是在B端出行賽道上算是創新之作,也肯定克服了一定的難關。


    1、短前懸來之不易


    12.jpg


           在問到克服哪些困難的問題時,岳運濤微笑說到,“確實在產品研發和修整過程中經歷了一些困難,比如盒子汽車的前懸。因為盒子汽車前臉幾乎是平的,獨特的造型設計更符合新能源電動車的審美,同時,為了留出最優的駕乘空間,我們把前輪芯到車頭的距離控制在了600mm以內。這對于我們來說很有挑戰,為了實現目標,我們一個件兒一個件的測量,更是一毫米一毫米的調整。BM-400從外觀上看比較簡約,但實際從研發過程來看,并沒有常人想象的那么簡單。”


    2、努力做到第三排“真三座”


           岳運濤還向品玩/品駕介紹了盒子汽車后懸掛的一些設計思路,因為有些技術和想法涉及到保密,我就拿1.0產品的U型扭力梁懸掛來舉個例子,這也是盒子汽車研發人員多次修改和調試的地方。


    13.jpg

           

           岳運濤說,“為了實現第三排充足的乘坐空間,我們必須要讓懸掛和后減震器避開第三排乘坐位置,這樣才能滿足‘C位’的乘坐體驗。BM-400在設計時,不僅采用U型后扭力梁結構,而且對其進行了升級,減震的位置和角度也非常規思路,我們進行了反復調整,通過我們的改進,BM-400可以做到第三排‘真三座’,沒有讓車輪、懸掛、減震器等部件侵占第三排座椅空間。”


    3、平臺建立是摸石頭過河

     

           通過采訪岳運濤,我還注意到了盒子汽車對于平臺的搭建也并不容易。因為B端出行沒有量產車做對標,需要大量調研、供應鏈篩選,再結合車輛設計等方面,進行取舍。盒子汽車的平臺建設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14.jpg


          岳運濤說,“我們做市場化造車、情景化造車,并非像私家車那樣配置無上限,而且操控和舒適性要做到極致。B端出行車輛成本、性價比、獨特的場景需求,以及商業化屬性,都影響著平臺建立之初的思路。我們只能靠自己摸索和嘗試。”


           從盒子汽車張署和岳運濤的解釋中我還理解到,B端出行車輛做到私家車某些指標的80分,才是該細分市場標準中的100分。也就是說,B端出行市場的車型與私家車的研發思維有很大差別,平臺的建設也不能按照制造私家車一樣做。


           盒子汽車張署光也補充說,“平臺搭建也好,車型研發也好,其實我們都是在做行業里新的嘗試,前面沒有‘腳印’讓你參考往哪走,我們是這個細分市場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寫在最后:

           在本次獨家專訪兩位車企領導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盒子汽車的摸爬滾打不容易,也認識到了B端出行市場與私家車市場是有著很多差別的。從研發、運營、銷售等角度來看,盒子汽車都得有獨到的辦法才行。


    15.jpg

     

           對于網上有人質疑42000個意向訂單,其實張署也比較看淡。他說,“其實不論什么品牌造出什么車,都不能只有一個聲音,回復質疑最好的辦法就是低頭做好自己就行。”


           他對品玩/品駕還解釋到,“這些訂單其實來自很多行業,不僅僅是出行公司,是實實在在的數字。并且目前多家外企也在洽談日后的合作,更多的訂單也會回復網友的那些質疑。當然,訂單我們也不追求百分百兌現,有一定的轉化率就好,我們是需要靠更多的創新和產品優勢來打動更多客戶,成功絕非一時。”


    16.jpg

          

           從行業的角度來看,盒子汽車確實找到了一小片藍海,他們的專注點也確實是網約車用戶所希望的。痛點的解決,以及對于未來出行的體驗升級,這些都無可厚非。


           從盒子汽車公司發展來看,扁平化、高效化、創新化的理念,是這個時代主流的公司運營思路。他們在做新生產品的同時,也在用思維的創新實現著技術的創新。張署確切地說,“盒子汽車的產品也確實會從產品創新逐漸向技術創新轉變。”


    17.jpg


    打車成本肯定是廣大用戶最關心的,未來是不是打盒子汽車比專車還貴呢?

         

           從張署和岳運濤兩位領導的解釋中我理解到,未來盒子汽車出行價格就是普通網約車的價格,盒子汽車的“標配”體驗會比現在的網約車更好。


           當然,如果使用自動販賣機,或是需要平躺按摩等功能,用戶通過掃碼支付費用即可,這也是針對不同需求的用戶做到物盡其用且避免浪費。


           總的來看,盒子汽車的一些設想和思路,我個人是比較認可的。不過,在全新領域中摸著石頭過河,必定有很多困難等著他們。


    18.jpg

      

           未來的盒子汽車會給我們怎樣的驚喜?公共出行車輛還將會有哪些新技術和新配置?我們共同期待盒子汽車給出答案,也期待行業內更多企業給出我們答案。


    文章來源;品駕/品玩 https://mp.weixin.qq.com/s/XbwN1gPa6c-uZtdHTTOtOA



    分享:

  • <u id="i8u6c"></u>
  • 吻戏视频